很多騎行者都想要挑戰高原騎行,但是高原騎行有很多需要注意的。下面cycler為大家介紹高原騎行需注意哪些事項。 高原是指海拔1000M以上、地勢平緩、起伏較小、面積不大的地區,也稱高海拔地區。 溫差 在高原騎行主要應付的是氣溫的變化和高原缺氧。夏季高原中午熱,早晚冷,氣溫差10幾度是常事,所以要注意保暖。由于高原空氣含氧量較平原上少,騎行速度可慢些,每天幾十公里的騎行是合適的,當然要根據個人情況而定。 缺氧 高原騎行有時候需要一個適應的時間,在進入高海拔階段最好能逐步適應海拔的升高,海拔高度不宜變化過快,如果有不適應可以吸養或返回海拔高度低的地方,如果不良反應未能消退,還是取消高原騎行為佳。不是所有人都能適應高原的氣候,在平原生活的人初上高原或多或少會有些喘氣缺氧等反應,但也不是不能克服,心理上的緩解也很重要。 我過四大著名高原是青藏高原、內蒙古高原、黃土高原、云貴高原。長期生活在低海拔地區的人進入海拔3000M以上的高原地區后,很容易在24小時內因為一時難以適應低氧環境而產生頭暈頭痛、食欲不振、惡心嘔吐、胸悶氣短等輕重程度不同的生理反應,也就是我們常說的高原反應。 cycler在這提醒注意:必須攜帶合適的自行車裝備,了解更多安全知識,才可能順利地進行高原騎行。 更多安全裝備 高原地區騎行,除了照明及警示用燈具是必備物品外,還可以帶上例如胡椒噴霧器等用具,緊急時可用于防身。 此外還需要特別注意的是:提前食用一些抗高原反應藥物,攜帶足夠電量的通信設備,準備好騎行頭盔等安全護具。 留意身體狀況 出行應以安全第一為原則,出發之前,要了解自己的身體狀況,知道自身能力極限,切勿逞能、拼命。 初次開始高原騎行之前,應進行嚴格的身體檢查,如果發現心、肺、腦、肝、腎的病變,或是患有嚴重貧血或者高血壓疾病,請勿盲目進入高原。 保持勻速騎行,避免劇烈運動 只要保持自己習慣及舒適的踏頻,就可以達到最佳的續航速度。切忌猛烈加速,因為劇烈運動會急速消耗體能,增加機體耗氧量,最終可能會造成腦部供氧不足,引起高原反應癥狀。 注意及時休息和補充能量 隨時注意補充水分及糖分,根據出汗量,為15—30分喝一小口水(約50ML—100ML),小量多次最佳,不要堅持到口渴才大量飲水。在高原地區很可能不能及時就餐,準備能量棒或巧克力、壓縮餅干等應急干糧是不錯的選擇。
遇到高原反應怎么辦 如果只是感覺心跳加快、頭暈頭痛、食欲不振或行為遲緩等,這屬于輕度高原反應,需要注意休息,嚴禁飲酒和暴飲暴食,1—2天內即可適應,適應能力弱的則需要3—7天。如果身在高原藏區,適量飲用酥油茶也能緩解高原反應。 如果反應較嚴重。伴以腹脹、嘔吐、面色發紫、面部水腫等情況,就要盡快前往低海拔地區,視情況就醫治療。 |